本网讯 5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会在桂林隆重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科高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海南省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广西师范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培训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外语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太阳集团0638、湖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海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外语专家、教师近300人参加了线下会议,线上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
会议现场
本次培训包括三个环节:大会主旨报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案例展示。我院院长张欣教授主持课程思政示范环节,我院王新清博士、李敏子博士受邀在该环节做思政示范主旨报告。我院选派系部办主任参与本次线下培训。
张欣教授主持
王新清博士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为例,分享了在遵循演讲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实践;李敏子博士依托《新交际英语 综合教程》,展示了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内化思政素养,并对思政素养进行可视化评价。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张文忠在案例展示环节进行了精彩点评。
王新清博士做报告
李敏子博士做报告
据悉,在全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党上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背景下,本次培训聚焦外语类课程思政,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升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参会老师合影
【教师培训心得】(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次会议见到了敬仰已久的石坚老师,70岁的他仍在教学一线勤奋耕耘。他分享的爱国外教的故事、Peter Beidler的教育理念和他本人指导学生方法,不仅给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位灵魂工程师的言传身教。张莲老师从Language as power symbols视角的分析和多年来外语教学指导大纲的解读高屋建瓴,指出思政教育需融入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是深层的自我教育。朱刚老师指出思政教育不仅润物细无声,而且需要必要的理直气壮。感恩有机会参加这场交流,我收获了很多。
——王新清
通过参加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我获得了很多教学反思。思政教学不能只作为一个机械完成的任务,而需要教师提升思政教学的责任感,从情感上能积极地、有成就感地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引领的有机融合。作为教育者,我们如果仅关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从我们的主观视角出发,思政教学往往会成为自上而下的输出,学生容易反感。但如果梳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回答,发现学生对概念、事件、人物等理解时思考方式、经验阅历、专业知识的短板,有利于藉此去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学文化做正确的反思,从而实现润物无声地思政教学。
——付晶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围绕着教育的育人功能,国内学术界对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这次在桂林举办的“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让我近距离观摩到国内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对理念框架的剖析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对思政案例的设计。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外许宏教授的《俄语实践语法》课程思政示范以及北外夏登山教授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课程思政案例,充分体现了国内顶尖外语院校“两性一度”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同时也为我们下学期在本科三年级“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中融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内容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浅!
——卢立程
这次由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线下(线上相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会,是继去年八月《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出版后一次极为重要的教师培训活动。“名师示范”环节,专家们以“明道者方可传道”的气魄,用“先服人,再育人”的站位,从古今国情研习,到外语教育的学情研判,为一线的高校外语教师给予了宝贵的思想养分。“案例分享”环节,发言人生动展现了“教必有法,教无定法”的外语思政课堂,点评专家从外语专业“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数字赋能外语思政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一天半的培训会,干货满满,收货满满。
——张欣
通过参与此次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培训活动,了解了课程思政深远而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感受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本理清了课程思政的基本任务,学习到了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内容和视角的方法,受益匪浅。同时,深刻地体会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课程思政要融入每一门课程中,“润物无声” 正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特点。从外语学科来看,外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承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挖掘外语课堂育人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须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语境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谙中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陈哲
本次参加外语类思政示范课程培训大会受益良多!我进一步意识到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语言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它可以维系并复制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所以在外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必要可行的。我们应当结合外语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挖掘外语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提升课程的引领性和时代性。作为专业教师,需不断提高思政意识和能力,完备专业知识体系,以知识性和专业性服人、以价值性和主导性育人。
——胡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