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谈《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名物化

日期:2023-03-14

作者: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本网讯 310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作客我校时代讲堂,作题为“中央政治文献英译中名物化应用研究”的讲座。该讲座为我院举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告会之一,是著名教授论坛第580讲。讲座由太阳集团0638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太阳集团0638承办。讲座由方开瑞教授主持,校内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胡开宝教授简要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等情况,并结合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平台ChatGPT对语料库在各学科当中的应用作了生动阐述。胡教授指出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三大缺点,如能耗大、模型之间无法迁移以及故障难以识别等,接着指出知识与数据双轨驱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胡开宝教授

胡教授展示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对2000-2014年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中的名物化现象进行量化统计,并与同期公开的美国《国情咨文》比较,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名物化的特征、使用效果和使用动因。

胡教授首先对名物化进行了文献回顾。名物化是多个语言学分支关注的对象。系统功能语法将其视作隐喻;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名物化是将小句变为名词的过程;批评话语分析认为名物化将过程和动作转变为一种“伪实体”,可能对原形式中包含的组织身份和社会关系等产生(重新)构建的效果。形式上名物化可以保留词原有的形式不变(在汉语中常见),也可以通过加缀实现(在英语中常见)。胡教授指出过往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方法,对典型译例分析总结名物化语篇功能和文体效果,使得这类分析具有观察范围小、研究者分析的主观性强、分析的客观性难以保证等的局限性。

接下来胡教授介绍了研究的语料选取标准,研究的理论框架——语料库翻译学和批评翻译学,以及研究的步骤和结果。研究发现,《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中名物化的频次显著高于美国《国情咨文》,其中由动词派生的名物化频次最多,也显著高于《国情咨文》。《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采用的名物化主要有五种效果:模糊施事者、预设背景信息、增加信息密度、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衔接语篇。其中,前两种效果与意识形态因素相关。胡教授结合具体的例子对五种效果进行了展示,并进一步分析名物化应用的成因,主要包括语域特征差异、英汉语差异和机构翻译制约。

就语域特征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情咨文》在语场上具有相似性;语式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是书面形式,《国情咨文》则是口头形式;在语旨距离和正式程度上《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大于《国情咨文》。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将汉语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的动词结构转换为英语的名物化结构是更经济省力的选择。最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还受到机构翻译规范的制约,译者更常选择忠于原文的策略,译文名物化当中有约70%是受原文名物化影响。由于名物化的选择和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意识形态意义,而《政府工作报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名物化的大量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和译者试图传达的中国声音、塑造的中国形象,以及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潜在看法密切相关。

讲座的最后,胡教授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库综合平台”(imate.cascorpus.com)和“智能化多语种教学与科研平台”(instcorpus.com),现场展示平台的各项功能,并鼓励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们在学习、教学和研究中应用这些平台。

最后,胡教授接受了现场观众就名物化的受众接受研究、历时研究等话题的提问。方开瑞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胡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展示的研究和介绍的新语料库平台对听众们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讲座现场

  • 广外官微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2024 太阳集团0638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Baidu
sogou